朱仁康诊治经验集(001)
发布时间:2022-09-20 14:25:35
文中专业技能由福建省中国医药大学李灿东专家教授、福建省中国医药大学附设第三人民医院陈淑娇主任医生给予
夏天高温天气
两脚长期闷在袜子里
如同蒸格里的馍馍
总是湿黏难干
如果脱了袜子
不但地面上留有湿淋淋的水印
那味道也是“十里飘香”
难堪得都可以扣除三室一厅
脚底出汗尽管让人许多困惑
但是毕竟感觉上不疼不痒
大家都不会把它当做病去看待
其实长期性脚汗
台湾进口本能非常容易引起足癣
发生脚底长小水泡、瘙痒难忍
乃至溃烂渗出液等不适
尤其是高温天气
脚汗代谢加重
病症会更严重
脚汗,是什么原因?
常常脚底出汗
是身心健康出问题的主要表现
中医学把汗水泄露紊乱的病症
称为汗证
脚汗是属于汗证的范围
脚汗所发生的缘故
与脾胃作用失调密切相关
有可能是脾胃寒湿
也有可能是阴虚内热相关
中医讲
“饮入于胃,游溢元精
台湾本能上输于脾,性子散精”
“诸湿肿满,皆是脾”
假如脾胃作用失调
人体内水液的输布、消化吸收出现问题
就会出现出现异常水液、浮肿等状况
异常脚汗也包含在这其中
脾胃寒湿所导致的脚汗
汗经常较油较黏
甚至还会将棉袜染上淡黄色
脚掌常觉得较热
很有可能伴随口苦口臭、心烦
大便黏、大便难受等不适
舌苔一般比较黄腻
脾胃阴虚内热所引起的脚汗
汗比较像冷水
常觉得手和脚较冰冷
可伴随疲倦、畏冷
大便粘稠等不适
舌苔一般为薄白苔
怎样解决脚汗难题
1.饮食搭配调整
脚汗与脾胃作用失调密切相关,而脾胃作用失调经常主要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影响。要防止或处理脚汗,就必须要重视饮食搭配调整。不仅重视营养搭配以外,还特别注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避免损害脾胃,造成寒湿造成。与此同时,也一定要避免吃多了生冷食物、寒凉的食物,尤其是夏天高温天气后的饮品、冰激凌等,以防伤到脾胃气血,发生脾胃阴虚内热。
在调养脾胃层面,养生药膳也是有很好的效果。脾胃寒湿得人,还可以在食材里加薏米仁、淮山药、红小豆、茄子等;脾胃阴虚内热得人,则能加姜片、红枣、茴香、白豆蔻等。
2.按摩穴位
有一些穴道具备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等功效,能通过穴道按摩的方法,按揉下列穴道,每一次5-10min,至穴道有酸疼感,有利于改进脚汗的病症。
(1)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四横指处
(2)阴陵泉穴:大拇指沿小腿内侧骨缘见往上推,抵膝盖骨下,踝关节向里上弯折凹陷处。
(3)丰隆穴:座位曲膝,台湾本能产品图片先寻找足三里(战位低头,同方向手虎口围起来股骨颈上边缘,余四偏向下,中拇指手指尖处就是),往下量6横指凹陷处。
(4)太溪穴:座位垂足,由足脚踝往后推至与跟健间的凹陷处。
3.中医治疗
(1)口服:技术专业中医开展辨证施治,中药材口服医治。
(2)中医外治:①可以用适当白萝卜切片,加明巩15克,用适量水煎制30分钟,去渣,待适宜的温度后热水泡脚约20min。
②矾葛散《嵩崖尊生》:茯苓、明巩各15-20克,功效与作用:足汗。用法使用量:水煎,洗足。
③脚汗牡蛎散《景岳全书》:杜蛎(煅)、枯白矾、密陀僧、黄丹各均分,为粉末,每用少量,干掺脚趾缝中,即收。(必须职业医师带领下应用)
④足藓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六一散9g,枯矾3g。中为粉末。用法:掺脚缝内。作用:收湿消痒。主足藓渗漏,溃烂瘙痒。
4.常见问题
(1)需要注意足部清理,挑选透气的纯棉袜,勤换袜子。
(2)平常不适合穿运动鞋忍不透气的鞋子,不与别人共穿袜子。
(3)勿吃容易引起流汗食品的,如朝天椒、姜片、生吃大蒜等。
(4)脚掌、趾间痒最好不要用手抓。